《法国研究》
《社会劳动分工论》是涂尔干的主要社会学著作之一。 在书中,作者发展了社会团体中的边界作用,特别强调社会成员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交流受任务分工变化过程的控制。 越是“原始”的社会越是保持机械性的团结,个人盲目服从集体道德的规定。 随着分工的发展和任务专门化的增长,社会各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依存程度提高。
《社会劳动分工论》是涂尔干的主要社会学著作之一。 在书中,作者发展了社会团体中的边界作用,特别强调社会成员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交流受任务分工变化过程的控制。 越是“原始”的社会越是保持机械性的团结,个人盲目服从集体道德的规定。 随着分工的发展和任务专门化的增长,社会各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依存程度提高。

从9世纪中叶到15世纪末,法国的教育也以教教会的教育体系为主。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厂,资产阶级有了一定的增长。
宗教改革以后,教育权主要掌握在天主教手中。
17世纪,法国各级教育仍然处于天主教会的统治之下。 初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读写、教义问答和祈祷。 这一时期,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是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法国的高等教育也归教会管辖,大学排斥新教的现象非常普遍。
18世纪,法国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法国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提出了挑战。
十八世纪中、后期是法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法国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
十八世纪末,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不仅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有利地推进了他国资产阶级的运动和反对农奴制的斗争。
三. 19世纪的法国教育
1799年,拿破仑发动,组成了新政府。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国第一帝国(1804-1814 ),建立了教育方面具有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提倡教育世俗化,要求国家管理教育,使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雅各宾却极端推行反宗教政策,引起宗教。
为了解决各方面的矛盾,拿破仑执政后,一方签订政教协议,在教会服从政府的前提下恢复天主教,允许教会进行教育。 同时,十九世纪初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国家教育体制,帝国大学作为领导机关负责全国教育行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其监督之下。
帝国大学各级长官和教师都是国家官员,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法国继承已久,成为法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
按照帝国大学的规定,法国以大学区为单位设立大学,全国分为27个大学区,基本上每个大学区都有大学,国家任命的大学区总长同时是该区大学的校长。 直到二十世纪,法国的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仍然没有变化,全国各级各类公、私立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受中央政府教育部的严密管理。
爱尔维修:主张人的成长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但极端的话,就会提出“教育万能”,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 寄托于教育,少数天才人物在社会历史上走向唯心主义。
狄德罗:教育的作用,教育在能发展人的优点、抑制人的缺点、肯定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的教学内容上,要重视科学知识,不要花太多时间学习古典语言。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观察思维实验。
拉夏洛泰:论述了国家的办学,阐述了《论国民教育》。 必须大力批判教会教育,教育必须由国家创立教育目的必须考虑国家目的,使公民能够实现心智完善、道德高尚、健康的教育目标,分三个阶段教育制度每个阶段学习严禁重视本国语言和科学知识的教师,严禁有道德修养的人